49977 硬科技VC周一学习班:引导基金要投“新质生产力”GP了?
服务热线:400-858-9000 咨询/投诉热线:18658148790
国内专业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
硬科技VC周一学习班:引导基金要投“新质生产力”GP了?
融中财经 ·

阿布

03/13
听说人民币基金都在学习“新质生产力。”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阿布,编辑:吾人,投融界经授权发布。

“一定会火!”

两会刚刚落幕,投资人已经组织起学习班。赵席钰是某北京人民币机构的投资总监,他告诉融中财经,机构内部已经召开两次小会,要求投资人领会精神,充分认识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方向、重点和逻辑。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事实上,这并非是“新质生产力”首次被提出。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投资行业的老猎手们早已闻风而动。

一些硬科技机构已经开始在相关赛道加重布局。“春节上班后到两会前这个阶段,我们没有进行投资,主要想看一下今年两会有哪些重点赛道。会议落幕后,我们会围绕政策强调的方向去布局今年的投资重点。”赵席钰表示。

“今年,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最主要的方向。”

01

VC召开学习会:研究新质生产力

从去年新质生产力被提出后,一些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学习、研究。

图片数据来源: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

从定义上看,所谓新质生产力,就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我个人的理解是‘新’指的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强调依托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进而产生新动能。‘质’指的是高质量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技术含量高、生态效益好、可持续能力强的生产力方式。”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新质生产力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本质上是在传统生产力量变积累基础上的一次质的跃迁,核心就是技术突破,需要围绕技术突破配置‘人才、资金、科研仪器和设备’等创新要素。新质生产力是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匹配、更能体现我国未来发展张力的生产力方式,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着力点。”

从风险投资的角度看,根据新质生产力的指引,已经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和可投资赛道地图。

过去多年来,一直深耕硬科技投资的中科创星,也凭借对国家需求的精准判断,在光电芯片、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生命科学、可控核聚变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度布局,成果显著。

不少头部人民币基金都已经在内部召开学习研讨会,针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方向设立KPI,除了找到投资地图,还需要提高投资门槛、投资质量。当前募资艰难的背景下,这或许是投资机构们一个共同的选择。

02

高层密集点题

“新质生产力”

怎么投、投什么?

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在这一背景下,投资机构们也更加关注企业技术的领先性、独家性,以及未来成长性。深圳某人民币基金投资人吕懿告诉融中财经,“我们每年都会提炼一个投资关键词,从总体走向看,投资的标准越来越高,从结果看,从过去追求IPO数量,逐渐向回报进行转移。”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吕懿所在机构也投资标准上设立了更多唯一性要求,“要求技术具备原创、独家、第一这样的特性。”

“如果不具备,就需要在某个赛道具有充分领先条件的。”吕懿表示,“总体上,创新还是第一要求。”

事实上,新质生产力正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并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深刻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在载人航天、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具备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质生产力这个定义下,政府引导基金已经给出了具体方向。

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先优势;

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

……

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给出了降低投资的方向: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几年前,行业内有一句著名的戏言“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但也有不少投资人,选择逆风口而投。比如如今的舞台主角硬科技,当时就是一个偏门赛道。

近几年,随着消费、文旅等相关赛道逐渐式微,硬科技赛道已经成了绝对的风口。但事实上,即便是充满机会,但杀进去的人,也不一定能赚到钱。以半导体为例,如今已经成为每家机构的标配投资方向,但真正在半导体领域赚到钱的机构,都是2016或者更早就已经提前入局的机构。

早入局对于机构而言,能够在行业尚未走热、企业估值较低的情况下进行投资,从而收获企业成长、行业爆发带来的成长性的钱。

不少业内的投资人都开始关注新质生产力,以图在机会出现的早期阶段介入。

03

各地开展研讨会

下个阶段

国资/引导基金的重点是什么?

“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作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正迎来中央到地方的密集部署。

就在今年1月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月29日至30日在陕西调研时表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带动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各地各部门在今年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打破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瓶颈。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锚定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劲新动能。

以陕西为例,目前,聚焦“光子产业”,陕西省通过“一机制+一中心+一平台+一基金+一聚集地+一大会”的“六个一”重点举措,实施“追光计划”,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金、研发中试、工艺代工和园区承载等服务,构建起陕西光子技术与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融中财经了解到,在建立机制方面,由省委书记担任“链长”,广泛调研省内外光子产业情况,为了推动产业链提升发展,陕西省市区专班积极落实工作部署,专班作为责任单位,积极布局光子产业重大专项、光子领域省实验室、秦创原光子产业创新聚集区、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链主”企业认定、制定《陕西省培育光子产业创新集群》等工作,重点支持光子产业发展,形成全省光子产业“一盘棋”发展格局。

在光子中心运行方面,不仅有了“顶层设计”,完成全省光子产业产业链全景图、招商路线图、产业链资源库、招商项目库等。更在在产业合作端联合上下游企业与陕汽集团、中国移动、陕氢集团、中兴光网络等数家产业方达成战略性深度合作;为奇芯光电、洛微科技、镭神技术、知象光电等数十家企业争取到技术创新、产品测试、采购订单等实质性、突破性合作。

此外,在资本层面,陕西省设立了专注于早期阶段的先导光电基金和专注于初创阶段的光子补链基金,光子补链基金总规模达到7.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还成立了20亿光子产业强链基金,该基金得到长安汇通、陕财投、西财金、西安高新区等主体的出资支持。

在政策、资金、人才、产业链等多方面共同发力下, 2023年陕西省光子产业链实现跨越式突破,产值较2022年光子产业链实现产值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同时光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不同于陕西倾向于打造光子产业链,广东着重于研发的投入,并打造体系化的战略科技力量。

今年2月的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上,就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题。此外,为了解自身的短板弱项,更好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在年初就展开了课题组,并发布了2万字的《广东新质生产力2023发展调研报告》,其中提出,广东部分新质生产力赛道需要补短板、强弱项,目前存在高新技术赋能制造业不充分,新质生产力总体水平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学技术变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为了强化优势、弥补短板,广东近年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覆盖从原始创新到现实生产力转变的全流程、各环节,创新落在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比如,广东推动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如今已有硕果:

一是实验室体系逐渐壮大。广东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着力补齐原始创新短板,通过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构建以鹏城、广州国家实验室为引领,以省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为支撑的实验室体系,夯实科技发展创新源泉。粤港澳三地依托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促进大湾区创新合作。其中,横琴布局建设各类创新平台31家,前海集聚创新载体125家,南沙建成高端创新平台132家。推动广州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在香港设立分部。携手港澳建设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在河套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

此外,以华为、腾讯等一批头部民营企业也布局了相关实验室。

二是研发经费投入持续提升。广东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根据各地统计数据,2022年,广东省研发经费投入4411.90亿元,超过江苏、北京、浙江、上海等地;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总额/营业收入)3.42%,居全国前列。

三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2年,广东的发明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发证量,均居全国首位。

最近,各地都在召开相关的会议,传达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精神,可以想见,未来一段时间,国资、引导基金为代表的LP,也将着重投资那些具备投创新能力的投资机构。

(应采访对象要求,赵席钰、吕懿为化名)

国资 引导基金 创投动向
评论
还可输入300个字
专栏介绍
融中财经
60篇文章
中国领先的股权投资与产业投资媒体平台。聚焦报道中国新经济发展和创新投资全产业链。通过全媒体资讯平台、品牌活动、研究服务、专家咨询、投资顾问等业务,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
+关注
400-858-9000
免费服务热线
kefu@trjcn.com
邮箱
09:00--20:00
服务时间
18658148790
投诉电话
投融界App下载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浙江投融界科技有限公司(www.trjcn.com) 版权所有 | ICP经营许可证:浙B2-20190547 | 浙ICP备10204252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0759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西溪路698号15号楼509室
浙江投融界科技有限公司trjcn.com版权所有 | 用户协议 | 隐私条款 | 用户权限
应用版本:V2.7.8 | 更新日期:2022-01-21
 安全联盟
在线客服
手机APP
微信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