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不久,雪糕行业已然硝烟四起,经历五一小长假之后,一批冰淇淋家批店老板欲哭无泪。
今年市场虽然稳中有增,但具体到经销商个人身上,那可谓有人欢笑有人哭。
有经销商表示,今年冰淇淋产品真的是变着花样吸引人。
先不说老牌冰淇淋品牌的微创新,换个包装,增加一个口味在今年不算什么。
不信你看卖瓜子的洽洽都出冰淇淋了。
但这种联名式的创新也不算什么,顶多算品牌跨界搞副业,给经销商冰柜添点新花样。
那么今年冰淇淋行业的王炸是啥呢?
先是年初被大家看好的鸡腿冰淇淋和摩蛋,就那个被各大自媒体宣传的鸡腿冰淇淋已经被经销商押宝的摩蛋。
先看鸡腿冰淇淋,这个最早在国外走红的产品被中国雪糕磨具厂加持,一下子火了起来,外形如炸鸡腿一般,甚至还能吃出“骨头”,这样炸裂的产品本身就预示着中国冰淇淋生产线的遥遥领先。
还有那个摩蛋,看上去是不是似曾相识,让人想起了多年前的双黄蛋。
就这两个产品,一开始被经销商追捧,便利店,家批店抢着进货,本以为是今年的王炸爆款。
但仅仅半年不到。
鸡腿冰淇淋已经卖不动了,有经销商反馈摩蛋死的连家都找不到了。
正当大伙愁眉不展的时候,汉堡雪糕登场了。
可以说是鸡腿冰淇淋的进化版,为什么是进化?
因为这款产品不仅外形和汉堡一样,就连吃之前还要用微波炉加热几秒钟,没错是加热几秒钟。
这种吊炸天的操作,足以让它成为吸引消费者的秘密武器,但目前零售价15元左右的价格,不知道会劝退多少想要尝鲜的。
在某便利店,鸡腿冰淇淋+汉堡雪糕+一杯可乐,成为热卖套餐,没错和快餐店的炸鸡汉堡套餐一样。
据说这款套餐吸引学生比较多,虽然买回去家长可能会三连鞭伺候。
那么汉堡雪糕会不会有经销商再次押注呢?
有经销商说,我不能在同一个坑里摔两次,这玩意谁爱卖谁卖。
也有较为理性的经销商表示,鸡腿冰淇淋之后,我发现汉堡雪糕不适合流通渠道,毕竟价格在那放着,受众群体也不一致。
这种产品适合线上和团购渠道。
反正汉堡雪糕刚刚出,究竟卖得好不好现在谁也说不准。
但品牌这种惊为天人的创新,着实令人佩服。
有人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创新雪糕。
比如80后童年的娃娃头雪糕,还有当今爆红的冻芒果雪糕前身菠萝冰棍,以及那个看上去有点邪恶的绿舌头。
当然还有这张早年间和路雪的产品海报,都是当年网红款。
和今天的雪糕产品创新相比,童年雪糕还是保守了许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小时候认为的创新雪糕能够持续性的长红?
比如绿舌头,大头娃娃雪糕在今天依旧有市场。
而今天大多数网红雪糕的生命周期很短呢?
有人说价格太贵了,那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在雪糕零售价五毛一元的年代,也有3元的冰淇淋卖得很火。
其实不是价格问题,而是产品创新是否接地气。
也就是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还是为了卖高价而创新,还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创新。
回想几年前的椰子灰,双黄蛋,这两款产品售价也不便宜,但前者成了断货王,后者被十几个品牌争相模仿。
为什么?
一是那几年消费者手里有钱也愿意花钱,二是这两款产品的确非常好吃,至少与当年的冰淇淋主流口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且这两款产品经销商也愿意卖,卖得也很好。
所以这两款产品的成功本质上是接了地气,符合当时的消费需求。
那么为什么鸡腿冰淇淋却折戟市场了?
虽然复刻了炸鸡腿的样貌,但却没有复刻爆品的灵魂。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玩意尝个鲜,拍个照就行了,让我长期吃,我会腻的,因为鸡腿造型本质上会让人心理产生“吃腻”的心理感觉,毕竟真正的快餐也没人天天吃。
汉堡雪糕也一样,没有人天天吃汉堡,所以这款产品也大概率不会成为销量的“网红”。
结果不言而喻,大部分经销商不会大量进货,更多的人是观望,毕竟吃了鸡腿雪糕的亏,不能在入第二个坑。
所以今天回过头来我们看看大品牌的微创新,它们看上去毫无创意的产品推新,甚至经销商在订货会之前都能猜出新品的样貌。
但就是这样的微创新,成为渠道的长红产品,成为经销商的底牌。
随变、巧乐兹、雀巢八次方、光明奶砖、礼拜天、东北大板、冰工厂、绿色心情等等,这些看上去几乎不变的产品却成为消费者最常复购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冰淇淋行业的创新,毕竟没有品牌的创新,就没有椰子灰、双黄蛋的走红,也没有文创雪糕的高光时刻,也没有桃气、冻芒果带来的清爽冰凉感,更没有磨巧的爆红。
所以适度创新很有必要,但为了创新而创新,经销商不会为其买单。
最后祝汉堡雪糕超越鸡腿雪糕,不要那么快的沉寂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