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14 小米荣耀OV的“中年危机”
服务热线:400-858-9000 咨询/投诉热线:18658148790
国内专业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
小米荣耀OV的“中年危机”
周天财经 ·

零露

2022/08/19
手机业的浪潮已经过去,借助半导体硬科技优势和软件生态优势的行业巨头仍然牢牢锁定大多数利润,且差距仍在拉大,当需求端换机周期越拉越长,等待中国手机业的,可能是一次触及灵魂的变革了。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周天财经”(ID:techfinsight),作者:零露,投融界经授权发布。


手机产业的焦虑溢于言表,雷军这几天都要站出来用年度演讲形式给自己和行业打个气,大谈过往如何度过至暗时刻。

雷军的焦虑并非一家之言,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已现疲态。自初代iPhone颠覆手机生态至今,早期阶段那种“日新月异”的技术迭代盛况一去不复返,消费疲软,换机周期越拉越长,让智能手机显现出行业倦态,向上要增量的动作越发艰难。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8亿部,同比下降27.1%,具体到各家手机大厂,更显惨淡。2022年Q1,在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公司中,除荣耀外,市场份额全部呈现负增长,OPPO市场份额下降33.5%,vivo下滑35.1%,小米下滑18.4%。一位小米代理商曾对数智前线表示,“即便是新品降价,也很难提振消费,今年3月底,小米11的售价直降1500元,市场也一点反应都没有,激发不起购买的欲望。”

小米荣耀OV的“中年危机”

而今年(2022)下半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7月27日,天风**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发布最新的预测报告称:“安卓手机目前仍处于最坏时期,即便品牌在6-7月砍单放缓与中国6月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也很难回暖。”此前他还透露,在上游,安卓手机厂商依然在砍单,目前中国各大安卓手机品牌2022年出货计划削减近20%。IDC研究经理王希同样表达了悲观态度,“若没有额外正向刺激因素的出现,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容量或将跌破3亿台大关。”

当手机从“消费品”变成“耐用品”,年轻人不再有“换机焦虑”,手机厂商的中年危机却在所难免。

01 躲不掉的产业老化问题

推动过去50年繁荣的摩尔定律即将到达临界点。

该定律是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对信息技术进步速度的预测,即“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如今,距离首次搭载5nm芯片的iPhone12发布已经近20个月,下一个制程的实用性量产还没有消息,但晶体管尺寸已经接近物理极限。

一个硅原子的宽度只有0.2nm,而2nm芯片的栅极长度只能安放大约10个硅原子,这使得控制电子流动变得越来越困难,底层原子结构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电流通过晶体管。在不更换基材的条件下,晶体管正在接近我们所能制造的尺寸极限。

芯片决定了一款手机的下限,对于智能手机而言,性能代表实力,极限将至,手机实力增长陷入困境。有消息称,下一代iPhone14基础款的芯片,将沿用上一代的制程技术,苹果尚且如此,遑论其他厂商。从未来技术发展的角度,我们一直在构建和改进硅芯片的方式即将面临最后一次迭代,而市场上,由技术革新带来的惊喜感也正越来越低。

比如今年你仍然能见到搭载7nm骁龙870芯片的手机销量不减,去年2月上市的redmiK40在今年618销量排名第二,OPPOReno6Pro+依旧被称为真香手机,市场对于手机芯片采用7nm还是5nm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敏感。华为mate40上市近2年,到今天加价500还买不到,前两年的旗舰款手机重新定价后,放在今天依然能打,“恋旧”情结,让智能手机对产品竞争力愈发感到迷茫。

硬件性能提升不明显确实是产品竞争力下降的一个原因,以2021年初骁龙870为例,和如今骁龙8Gen1通过跑分测试对比,骁龙870在CPU/GPU性能跑分为3475和100、骁龙8Gen1为3850和176,相差无几。

受限于制程工艺,骁龙870在功耗控制上还要更好一点,高通骁龙870极限功耗为5.7w,骁龙8Gen1的极限功耗则是8.5W。也就是说在游戏等一些连续输出高性能的场景中,搭载骁龙8Gen1的手机初期体验会流畅,而随着连续使用时间增加,高功耗带来的高热量,会使得手机越来越烫,同时芯片会主动降频避免过热,反而导致流畅度下降。除此之外,2K、120Hz全面屏、UFS3.0的存储技术、拍照像素、照片素质与广角、长焦镜头等硬件,也没有太大提升。

如果从接打电话、收发微信、拍照、浏览app等基本功能来看,手机硬件性能确实已经达到了极高水准。就拿一部2099起的红米note11Tpro+来说,已经可以拥有5nm芯片天玑8100、144Hz刷新率屏幕、5080mAh电池、120W快充、6400万像素这样的配置,玩王者荣耀、吃鸡等游戏也绰绰有余。随着国产手机的质量提升,像华为Mate40系列、荣耀30pro,这些前年发布的旗舰机型,用到现在也不会觉得性能跟不上,如果不是发烧友或游戏党,购买手机只为日常使用,一些功能体验感上的提升确实很难被我们注意到,也就没有换机刚需。

小米荣耀OV的“中年危机”

就算是销量领先的苹果,也给人“老生常谈”的感觉。iPhone14的“谍照”看了不少,但心动的信号不多。据业内网站MacRumors爆料,iPhone14保留了13系列上的刘海屏方案,同时搭载了13系列同款A15芯片。重点升级的Pro版本,有ProMotion屏幕,形态是类似感叹号造型的双打孔屏,支持最低1Hz刷新率。但无论是屏幕的变化还是续航是否会进一步提升,都很难说是质的飞跃。

因此“逆向换代”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众多网友纷纷表示,“好期待iPhone14啊,这样我就可以买13了”。买前代产品既不会有很强的“掉队”感,也不会明显感觉性能不够用,购买有可能降价的前代机型,怎么看都是更划算的选择。

手机产业终于把自己卷进了死胡同。

02 攀向高价市场的困境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在年初报告中指出,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增速7%,其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占比达到历史新高的27%,高端机更能刺激消费者换机。

市场不会等待,6月,Counterpoint公布了2022年Q1全球高端智能手机销量榜:由于众所周知的因素,华为的市场份额从9%降至3%,Apple市场份额从57%提升至62%。这是苹果连续第二个季度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占据60%以上份额,同时也是5年来取得的最高市场份额。

小米荣耀OV的“中年危机”

目前的数据显示,华为失去的市场,其它国产品牌并没有吃下去,这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

我们甚至可以从雷军画风大变的演讲中,感受到这种悲伤。要知道,前年雷军讲是充满热血“一往无前”,去年则是“我的梦想”,到了今年变成了“穿越低谷的人生感悟”。这让我们很难不去联想,他的“低谷”中是不是也有对手机行业低谷的感叹,对国产手机一轮一轮冲击高端,结果未达预期后的悲伤。现实残酷,虽然“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但老这么讲,雷军也不够用了啊。

2022上半年,国产手机品牌对高端市场发起一轮冲击,多款国产高端手机旗舰产品密集发布:荣耀Magic4Pro、华为P50E、iQOO9Pro、OPPOFindX5系列相继亮相,起售价均在4000元档位。工信部旗下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国产品牌手机上市新机型累计达55款,平均起来几乎是“每天一款新品”的密集节奏,但市场表现依然被苹果落下不少,iPhone13系列的销售数据依然遥遥领先。

硬件方面升无可升的困境,是晋升难的原因之一。可是对比同价位下的iPhone13与荣耀Magic4Pro,其实参数配置相差不大,许多方面荣耀Magic4还要更好一点,比如iPhone13配备60hz刷新率屏幕,充电功率最高30w还需要自行购买充电器,而荣耀Magic4配备的则是90hz配备自适应刷新的屏幕,充电功率66w。但哪怕国产手机配置更优,消费者还是更愿意选择搭载iOS系统的iPhone13。

在“硬实力”趋近的当下,“软实力”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通过堆料升级配置的路走不通之后,国产品牌改变了“超越姿势”。荣耀CEO赵明日前接受澎湃采访时表示:“高端品牌的建设与成长没有捷径,也没有什么侥幸,需要回到消费者体验的基本面,我们不能把配置当作品牌,也不能把各个高端器件拼凑在一起就当做创新,这种思路是完全错误的。旗舰机绝不能有明显的短板,还要有足够长的长板。”

此前华为依靠自研国产麒麟芯片、鸿蒙软件系统进入高端市场,在华为摸着石头成功上岸之后,小米、OPPO等国产品牌,开始摸着华为过河,加大研发投入。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曾向央广网透露,小米已经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全面对标iPhone,要在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市场份额第一。同时发微博表示,要在未来5年研发投入预计超1000亿;半导体圈内较有名气的自媒体“手机晶片达人”在微博爆料,OPPO投入了百亿元人民币和数千名芯片设计研发人员,希望通过自研芯片等方式,形成对手机系统的优化升级;荣耀目前每年也大约有7%的研发投入占比。

一些厂商将“差异化”的目光看向折叠屏。一月荣耀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荣耀MagicV,四月vivo发布了vivoXFold,华为推出了内外折两款机型,带来当下独有的外折产品,并将重量控制在了255g。但折叠屏手机的困境则是叫好不叫座。

CounterpointResearch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391%,环比增152%,增长迅速但由于增长基数过小,实际销量仅为67万台,预计全年也只能达到270万台,从整体市场上看占比依旧不足1%。携带不方便,屏幕易损都是限制其增长的原因。

小米荣耀OV的“中年危机”

手机厂商们同时希望以联名方式,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小米与莱卡、一加与哈苏、vivo与蔡司,手机厂商正通过这些知名影像厂商的背书,树立智能手机的高端质感。但无论是自研模式,还是以联名杀入高端市场,这条路都并不容易,华为十年寒窗与苦心经营才换来技术优势与高端形象,其他手机厂商如今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但时间并不等人,屋漏偏逢连夜雨,受限于地缘政策、合规及专利纠纷,近期国产手机的出海之路也困难重重,苦不堪言。在德国,由于诺基亚和OPPO之间的5G专利纠纷,OPPO手机被禁止在德国销售。在印度,今年印度执法部门先是声称小米子公司以支付版权费的名义,涉嫌非法向境外机构汇款,借此扣押了小米在印度价值超40亿元的资产。此后,印度又针对所有权架构及财务报告方面的违规行为,对vivo启动调查。目前国产手机占据印度市场近7成,此番接连审查下,小米、vivo、OPPO销售受阻,一季度出货量的同比下滑原因,一部分也来源于此。

03 汽车能否是解决中年危机的良药

硬件发展受限,软件优化还需要时间,出海路波动不断,中国手机行业人到中年,诸多问题接踵而至,换个赛道能解决问题吗?

今年,雷军在讲述“迷失彷徨”的同时,还发布了小米高端旗舰降噪耳机、小米手表S1Pro、人性仿生机器人,更重要的是公布了造车进展。荣耀CEO赵明也对《深网》等媒体表示:“我们通过手机、手表、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全场景操作系统把整个设备协同起来,未来的中心一定是消费者,围绕消费者打造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手机行业,早已从单兵作战模式转向IoT全生态圈布局。

小米早在去年春季就宣布自己要入局智能汽车的赛道,有消息称今年9月小米即将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在此之前,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的路测信息已被频繁目击。华为则是与众多车企“连线”,利用自己的软件优势一边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另一边深度参与到车企的产品定义、核心零部件的选用中去。而vivo与OPPO虽然还没官宣,众多与造车相关的动作也紧锣密鼓地动了起来,vivo通过JoviInCar车联网服务平台切入了车联网领域,OPPO已经与蔚来、理想和比亚迪等车企展开合作。

手机大厂纷纷开拓汽车相关产业已成事实,汽车真的是解决中年危机的良药吗?

在手机厂商的loT布局中,汽车不是第一选择,但却是最贵的选择。小米财报显示,一季度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花费的费用达到4.25亿元。在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余承东说,华为在汽车上投入很大,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目前也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雷军更早也坦言,小米造车将是自己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并为此准备了100亿美元“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当然,这并不是一次热血冲动。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过去的几年中,从零入场,到股价翻了几十倍。新能源汽车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与灵活的生态构成,对于正在固化的手机市场来说正是一剂刚猛“补品”。

从行业趋势来看,未来,智能汽车将成为“人工智能+物联网”最大的应用场景。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研究员赵世佳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边界日趋模糊,产业生态正由垂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而手机厂商面对落后的车机系统,就像库里去打大学生联赛,几乎是降维打击。

日前,苹果发布全新CarPlay之后,很多车企的朋友惊呼,“未来可能是手机消灭车机的时代”,随着苹果造车逐渐落地,中国手机厂商也试着在汽车中寻找手机的下一个落脚点。

今年四月,采用华为快充技术,搭载鸿蒙OS操作系统的北汽阿尔法S(华为HI版)上市,美团王兴激动的为华为点赞:“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了!”间接表达了华为在汽车智能控制领域的实力。前华为ADS负责人苏箐曾表示智能化的下一个平台是汽车:“在智能化和电子化方面,相对于其他的产业,汽车产业是偏落后的,恰恰它又在成本、功耗和体验上是一个能够承受的平台。如果上一个平台是手机,那么下一个平台就是车。”

手机厂商切入汽车赛道,无论此药灵与不灵,都是目前看来的最优解。但不过别忘了,最近蔚来一直放风要造手机,吉利汽车老板李书福也收购了没落手机厂商魅族,手机业和汽车业呈现出犬牙交错的局面。

04 结语

今年注定是手机厂商不好过的一年。

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希指出,由于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影响,第一季度市场出现大幅下滑在预料之中。同时,目前国内疫情对手机市场在物流、供应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相对可控的,所带来的是部分需求的延迟满足。另外,海外部分重点市场前景依旧不明朗,核心元器件持续高企的成本,将令众多手机厂商采取更加稳健、保守的运营策略。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将持续冲击国内手机市场的表现。

中国手机厂商曾依靠“薄利润”与“性价比”在全球手机市场站稳脚跟,而接下来,寻找用户需求与高端旗舰手机之间的平衡是下一个命题。“摩尔定律”其实并不是一个“定律”,而更像是我们对未来的期许,而当手机厂商的注意力不再放在如何缩小晶体管密度上,或许能迸发出更多创新力。

手机业的浪潮已经过去,借助半导体硬科技优势和软件生态优势的行业巨头仍然牢牢锁定大多数利润,且差距仍在拉大,当需求端换机周期越拉越长,等待中国手机业的,可能是一次触及灵魂的变革了。


智能手机 汽车 消费
评论
还可输入300个字
400-858-9000
免费服务热线
kefu@trjcn.com
邮箱
09:00--20:00
服务时间
18658148790
投诉电话
投融界App下载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浙江投融界科技有限公司(www.trjcn.com) 版权所有 | ICP经营许可证:浙B2-20190547 | 浙ICP备10204252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0759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西溪路698号15号楼509室
浙江投融界科技有限公司trjcn.com版权所有 | 用户协议 | 隐私条款 | 用户权限
应用版本:V2.7.8 | 更新日期:2022-01-21
 安全联盟
在线客服
手机APP
微信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