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44 “GPS”完成分拆,医疗器械或成家电巨头新出路
服务热线:400-858-9000 咨询/投诉热线:18658148790
国内专业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
“GPS”完成分拆,医疗器械或成家电巨头新出路
投中网 ·

张俊雯

2021/11/18
三巨头无一不是家电起家,而之后都不约而同将旗下家电业务转让,深耕医疗器械市场。那么,医疗器械真的是家电巨头的新出路吗?
本文来自于“投中网”,作者: 张俊雯,投融界经授权发布。

11月9日,“129岁的工业巨头”GE宣布将拆分为航空、医疗、能源三大部分独立上市。

此次GE分拆,也标志着医疗设备业的“GPS”——GE(通用电气)、Philips(飞利浦)和Siemens(西门子)三巨头已全部完成分拆。

事实上,早在2016年,飞利浦就将照明业务从母公司中剥离,转而聚焦于诊断、治疗等医疗业务;而西门子医疗也于2020年7月独立上市,成为欧洲历史上最大的一次IPO,目前市值约670亿欧元。

三巨头无一不是家电起家,而之后都不约而同将旗下家电业务转让,深耕医疗器械市场。那么,医疗器械真的是家电巨头的新出路吗?

01

从低温储存和医疗影像切入

因为有着国际家电巨头的成功转型的经验在前,中国家电巨头也纷纷效仿。作为最早进入医疗器械赛道的先行者——海尔、海信和TCL采用的是从家电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出发,向医疗低温储存和医疗影像转型。

海尔作为最早布局医疗器械的家电巨头,从自身在冰箱、空调等低温技术优势延展,2005年10月,成立研发机构海尔生物医疗,主攻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研发。

然而,生物医疗保存物涉及生物样本、血液、疫苗、药品及试剂等,对存储设备的温度要求极为严苛,技术壁垒较高,市场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新入局者想要分一杯羹也实属不易。

不过,有着海尔集团从资金、人才再到技术等全方位的助力,海尔生物在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这一细分赛道不断开疆拓土,逐渐建立起覆盖-196℃至8℃的全产品线,经过十余年发展,海尔生物逐渐打破国外垄断,在低温存储市场的龙头地位也基本稳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海尔生物2017年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行业龙头。

随着打破外资垄断,海尔生物也到达了这一细分领域的“天花板”。为冲破单一定位的局限,海尔生物在2019年登陆科创板后,开始探索利用物联网,发展“血联网”、“疫苗网”等创新业务。

同时,海尔集团于2019年1月以18.29亿元收购上市公司星普医科,后更名为盈康生命,旗下子公司玛西普100%自主研发的伽玛刀,上市后就达到了1.44亿元的销售额,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还大幅降低了钴-60的使用量及设备价格,进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截至目前,海尔在医疗器械领域已拥有专注低温技术的海尔生物(688139.SH)和放射性医疗的盈康生命(300143.SZ)两家上市公司。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医疗器械赛道的家电上游配件商TCL和彩电巨头海信,则利用自身在可视化技术上的优势,从医疗影像切入,但这一细分领域更是盘踞着“GPS”三巨头,坚不可摧的“护城河”也让海信和TCL举步维艰。

虽然不及海尔在低温储存领域那般“直步青云”,但海信和TCL也凭借先发优势和对国产替代的扶持,产品和医疗影像中心也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逐渐商业化落地。

2019年12月,海信电器(600060.SH)正式更名为海信视像(600060.SH),这一标志性事件,也预示着海信开始摆脱电器,转而聚焦在显示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上。

2020年10月,海信医疗技术团队历时9年研发的超声产品——HD60泰山系列面世,部分医疗设备已在 301 医院、青大附院、复旦儿科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开始应用,这不仅打破了外资企业对高端医疗器械的垄断,而且也增加了海信医疗被纳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

TCL集团也同样早早投身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目前在全国已布局5家医学影像中心。

“GPS”完成分拆,医疗器械或成家电巨头新出路

02

机遇与挑战并存

前面三家企业早在十年前就已布局医疗器械,所以也相对走在前列。当然,另外两家国产“家电巨头”美的和格力在看到同行们争先进入医疗器械领域,自然也是坐不住的。

为了不掉队,美的跟海尔一样,设立美的生物医疗从生物医疗低温储存设备及服务领域切入,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医疗板块主打的方向是智慧医院建设。

接着,通过一系列收购,快速填补在医疗器械各细分领域的空白。库卡医疗深耕的医用机器人领域,而库卡旗下的瑞仕格医疗专注的医院物流自动化,万东医疗负责的医疗影像。虽然美的错失了先机,但随后一连串“补救”,也算是找回了“面子”。

而格力似乎是“阴差阳错”才进入到医疗器械领域的。最初,格力是为解决疫情中的口罩短缺,才对外宣布制造医疗耗材的。也正是这个契机,格力董事长董明珠顺势表示,格力电器将在医疗设备领域投资10亿元,致力研发高端医疗设备。至此,国内家电巨头悉数到齐,再聚首医疗器械赛道。

那么,为何家电巨头们都瞄准了医疗器械领域呢?

首先,家电市场几近饱和,市场增速和想象空间放缓,有数据显示,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在2018年达到顶点,约8260亿元。随后逐年下行,2019年同比下降3.6%,2020年受疫情影响同比下滑11.3%,零售额为7056亿元。

而反观医疗器械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0)》显示,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6341亿元,已连续6年保持在20%左右,预计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1%,高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同期增速。

另据IMS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市场规模从2015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2大医疗器械市场,而未来十年行业规模将持续提高,这也将成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同时,根据Wind数据,我国家电产品平均毛利率为33%,而医疗设备的毛利率最高能达到80%以上,因此,各大家电巨头跨界进入医械行业似乎也是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其次,医疗器械与高端制造业类似,家电企业最具有协同性。

有家电行业分析师认为,医疗器械和家电产品虽然在产品原理、功能上差别较大,但都属于电子制造业,强大的产能优势是家电巨头的“底气”所在。此外,技术研发、用户基础、商誉口碑等方面,家电企业也都有深厚积累。

有业内人士认为,家电企业进入医疗器械等行业可以让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开拓新的产业空间和产品线,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移动医疗产品或许可以成为国内家电企业的突破点。

最后,政策利好也是重要因素。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国家鼓励进口替代和自主创新,从研发、上市、采购等多个环节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同时,医疗器械无专利悬崖, 4+7政策对医疗器械领域影响不大。

不过,家电巨头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和国外成熟技术仍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医疗器械涵盖面极广,细分领域众多,我国家电企业目前涉足的领域还相对集中、有限。

每开拓一个新的细分领域,都有很大难度,因为医疗设备现有采购体系比较封闭,且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国外品牌牢牢占据,国际巨头长期建立的技术壁垒和品牌认知在短时间内很难突破。

而且,与家电销售市场的短期回报不同,医疗器械有着高投入、长周期,认证门槛高、见效时间长等特点,所以对于国内家电巨头们有着不小挑战。

医疗器械 家电市场 GPS
评论
还可输入300个字
专栏介绍
投中网
780篇文章
国内领先的创新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拥有立体化媒体矩阵,十多年行业深耕,为创新经济领域核心人群提供深入、独到的智识和洞见。
+关注
400-858-9000
免费服务热线
kefu@trjcn.com
邮箱
09:00--20:00
服务时间
18658148790
投诉电话
投融界App下载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浙江投融界科技有限公司(www.trjcn.com) 版权所有 | ICP经营许可证:浙B2-20190547 | 浙ICP备10204252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0759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西溪路698号15号楼509室
浙江投融界科技有限公司trjcn.com版权所有 | 用户协议 | 隐私条款 | 用户权限
应用版本:V2.7.8 | 更新日期:2022-01-21
 安全联盟
在线客服
手机APP
微信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