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858-9000 咨询/投诉热线:18658148790
 
产业园区 >> 产业动态
成都市委书记:传统园区模式必须改改了!

       刚开年,第一次市委工作会议,就把“产业园区”作为头等大事和唯一主题进行讨论的,这种情形在全国可并不多见——尤其,这还是一家相当有分量的省会城市!

       这是在市委机关小礼堂召开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推进会议”。这也是今年成都市委召开的第一次专题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围绕《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印发,从创新规划编制、完善政策体系、深化校院企地合作、加快发展新经济、强化人才供给、创新资本供给、优化功能配置、转变招商方式等方面,对整个成都市的产业园区建设各方面进行明确。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一开场就强调,“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靠什么?就在于产业功能区和园区的发展!”在他看来,成都的产业功能区与园区建设,“已成为实现城市发展战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发展比较优势的重要抓手。”

       范锐平认为,必须要重新审视和反省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了。因此,他还专门提出了成都产业园区的核心定位——打造产业生态圈,这正是与中国传统的产业园区模式截然不同的属性与定位。

       “什么是产业生态圈?通俗来说,产业生态圈就是一群人为了实现一个战略目的,聚在一起干一件事,大家有共同的话题、共同感兴趣的交流信息。比如政府、大学、企业、科研院所,聚在一起围绕一个产业战略目的,交流探讨、寻找机会、携手创业,这就构建起产业生态圈。”范锐平以自己在硅谷的亲身经历来进一步阐释,“我曾经去硅谷考察,那里的创新环境给我很大的启发,硅谷给各类创新人才搭建起便利的生活场景和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场景,从而促进创新要素的迸发。”

       所以,在范锐平的眼中,一个产业园区,就是一个产业生态圈繁荣、创新要素齐聚并实现市场化配置的产业新城,或者说,是一个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区——这正是他为成都产业园区下一步建设、转型、升级所定下的基本目标。

       1966年生人的范锐平,此前地方工作履历和经验十分丰富。有意思的是,他与目前的重庆代理市长,江湖人称“孵化器市长”的唐良智交集稠密,渊源颇深——二人不仅是湖北老乡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而且都曾担任过襄阳市委书记、武汉市长和成都市委书记,有人戏称,范锐平是唐良智的“三次接棒者”。

范锐平和唐良智

       唐良智在武汉和成都主政时一直强调产业园区承载“工业强市”的核心载体地位。“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这是曾任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的唐良智一直强调的园区发展理念。2012年他还在武汉担任市长时,成都就曾到那里取经“大园区与小园区”之道。

       基于此,2016年,成都曾发布《关于加快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从顶层设计上试图用“政府主导、多元资本、开放创新、配套先行和规模致胜”的思路来促进产业园区的大发展。

       这一点,在“接棒者”范锐平的执政理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借鉴和发扬。所不同的是,比唐氏园区模型强调“承载工业、规模效应”更进一步,范锐平提倡更加兼顾产业园区的产业生态圈效应和宜居的“人本色彩”。

       范锐平一直强调必须改变传统产业园区的模式,在他的新型产业园区模式理念中,一定要“以建设产业新城为目标,以区域集中、产业集群、开发集约为方向,引导不同区域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带动研究创新力量和服务体系集聚,促进产业上下游和协作关联企业,通过共享、匹配、融合形成若干微观生态链,集成构建为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他提出,产业园区建设,“关键在功能”,必须以宜业宜居为目标塑造城市新形态,为此必须打造并行不悖的三大平台——围绕产业形态构建现代化设施平台,围绕产业需求构建科研型功能平台,围绕产业人群构建生活性服务平台。

       就我们现在观察的情况来看,范锐平还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公开对中国产业园区发展内涵与趋势进行如此系统、精准、前瞻性阐释的市委书记。

       因此,在范锐平接替唐良智走马上任以来,成都市就先后发布三份与产业园区相关的重要文件,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范锐平所倡导的新型园区模式理念。

       2017年7月,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并发布了《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

       其中就提到,在整个成都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园区,这些重点产业园(集聚区)分为国家级新区及开发区和产业新城两部分,涵盖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融合产业、都市现代农业,覆盖了成都22个区(市)县。

       到了2018年2月25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罗强代表成都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开篇就重点提到“大力推进66个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圈”。

       那么,这些产业园区的核心发展思路是什么,与以往的产业园区模式又有什么具体不同呢?

       在此前的2018年1月11日,成都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就更加系统和详细地阐述了这种产业园区发展思想。

       《方案》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坚持以产业新城、特色街区和特色小镇为三大主要形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制定产业功能区及园区规划,引领全市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高质量、品牌化发展。

  &n

400-858-9000
免费服务热线
kefu@trjcn.com
邮箱
09:00--20:00
服务时间
18658148790
投诉电话
投融界App下载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浙江投融界科技有限公司(www.trjcn.com) 版权所有 | ICP经营许可证:浙B2-20190547 | 浙ICP备10204252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0759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西溪路698号15号楼509室

 安全联盟

在线客服
手机APP
微信订阅